时间:2024-08-09 11:07:13编辑:管理员
朱姓源流是源于曹姓,以国名为氏,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战国时,楚国灭了邾国,邾国的贵族四处逃散,为不忘祖国,因此去掉耳旁,改姓朱。 据民国九年广字号朱锡爵持有的《朱氏族谱》载:朱氏历汉唐以来,为宇内望族,徽建、吴郡、丹阳、江都朱氏皆是沛国相县之派。传到朱熹居闽,大宋德祐二年朱植回婺源,途径苏州阊门的时候,遇到元朝乱流,朱植进退两难,便暂居镇江润州。直到明朝洪武六年(1374年)朱胜一(江都曹王朱氏始祖)迁徙到维扬之东沙曹王庙西境朱家伙,“见其涧沚清澄,风土淳厚”而定居,已经六百多年,族人二千多人。 朱秺,字世秘,为开基始祖,朱氏沛国大始祖。为邾夷鸿之子,早年随父从邾国茅邑迁到鲁国沛邑(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交界地带),后成为齐国大夫。齐国发生了田氏之乱,朱秺为了避难离齐,迁到鲁国萧县西南的相邑(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从此,朱秺的后裔便世代在相邑居住。由于邾夷鸿逃隐沛邑于先,而朱秺徙居的相邑后来又成为沛郡、沛国的郡治,再加上汉魏时期沛国相县朱氏大兴,因而朱姓后裔便把沛国当作朱姓的发源地。 朱买臣,字翁子。西汉会稽郡吴人。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主爵都尉,列于九卿之中,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有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朱文公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葬于建阳唐石理大林谷。在朱熹的一生中,为官9年,其余都是钻研学术、著书立说、讲学论道的。就是在他为官期间,也是用相当大量的精力于讲学传道。一生著述70多部,凡460卷。这位伟大的人物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大桥镇榜眼顾图河为朱维撰赞文:“继书香而有成即卓越乎人群”“蜚声于成均履茸墓修祠”“不惜解橐以兼金广交游于四方”“每恤困而周贫敦孝友于一室”“何复惭于天伦乐诗书之千卷”。 宣统辛亥年(1911年)六月大水灾,朱子贞因抢险救灾有功,受到上五圣洲、八港洲、宜陵商会、宜陵东西乡、南圩、江都柴业、兴丰市、永镇乡、高邮西山市等赠送的对联和牌匾。子贞先生功德碑更是详细介绍了先生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丰功伟绩,落款是由兴丰市、新桥乡、还粮洲、还远洲、曹王市、张纲乡、恩伏洲、头桥乡、九洲乡、伏胜洲、头桥寺公建。这么多乡镇为个人树碑立传实属罕见。 朱氏外纪世系重图从第一世齐国朱秺讲到第五十八世朱兴四(东分祖)、朱兴五(西分祖),历朝历代均是朝臣,有齐大夫、齐上大夫、秦丞相府参军、汉北海太守、唐孝友先生、济阳令…… 江都曹王朱氏世系图,从始迁祖朱胜一的长子朱兴四为东分祖第一世开始,一直到十八世肇字辈。 |
下一篇:江都大桥张氏族谱官宦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