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2 16:39:45编辑:管理员
姓氏源流 据1926年邗东张从儒纂修《潘氏族谱》载:潘氏先祖,出自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的幼子季孙,封邑在潘,所以得姓潘。先人居住浙江上虞,宋高宗时第十七世敦睦堂子孙迁姑苏,明洪武六年旺一、旺二兄弟自姑苏飘泊至广陵,居处无定。明成化六年,始迁祖潘玘(维扬江都潘氏第一世始祖)迁居广陵城东塘村(江都宜陵附近),子孙日益繁衍,称居住地为潘家伙。 修谱次数 潘氏族人分别于崇祯十三年、道光二十五年、咸丰八年、光绪六年、民国十五年五次修家谱。 江都潘氏玘公分支谱冠行字目: 调元赞化,位育中和,孝友睦姻,诗书礼乐 冠名字目: 茂修世德,光大宗祊,名誉永建,学业有成。 功孚正叔,才继安仁,以傅久远,克振家声。 从咸丰九年领谱录中可见:潘氏后人已经分居在江都的陈家桥、张家荡、邵伯镇、三节桥、三墩桥、仙女镇等地。 建宗祠 咸丰八年,族人花了陆仟文购买了两亩地准备用于建祠堂,却因粤匪串扰扬州一直未建,直到光绪癸卯年潘伯华的生母樊孺人卖出高田三十亩作为建祠堂的费用,方建成。 祭田十一亩分成十二份,由十二家分别领种,十二家轮流收租,为每年祭扫所需的钱粮。 卷二《墓志铭》介绍祖茔的详细位置及分布,涉及到的地名有:于家坝、王家庄、闵家伙、罔子沟、张家荡、毛家厦、任庄、牛家汪、孔家汪、潘家桥、塘子汪、小横沟、东蓬庄、颜小桥、曹家伙、徐家厦、赵家厦、赵家营、戴小庄、解家伙等。 潘氏名人轶事 潘小唐“性敏嗜读,寒暑不少辍”,“遂为一乡之望”,“三子以文人邑庠”,“四子以武人邑庠”,“皆为当时知名之士”。 潘国珍,生于明末,年幼学习诗画,寒暑不停,后因战乱,安贫乐道,以竹木自娱自乐,六十岁以后,经常宾朋满座,吟诗作赋。六十岁生日之时,宗元鼎也作词祝贺。 潘履青为清举孝廉,小时候“手不释卷,应童子试府县均前列”,民国初年当选为曹王市议员,后又选为县会议员,每年捐200金作为乡里建小学的基金。其长子毕业于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花家荡小学任教员。塘村十里人皆赞其父子。 潘庶成“江邑廪膳生候选儒学训导”,潘赞廷“甘泉邑庠生”,潘润斋“江邑庠生”“道光二十五年主修族谱”,潘锡九“郡邑庠生”,潘金传“读书应试济济一堂”,潘小松耗资百金独自在塘桥西界建陈桥。 江都潘氏自成化六年(1470年)定居塘村已经五百多年,家族兴旺,正如进士出身大学士阮元所说潘氏乃“世居江都为邗东之望族”。 |
上一篇:江都李氏族谱(扬州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