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07 11:50:45编辑:管理员
俯瞰青砖灰瓦、逐进渐高的章台旅馆 恰似一方古朴端庄、玲珑雅致的砚台 平静地伫立在运盐河南岸 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建筑门楣上方,镶有长方形边框的汉白玉匾额宛如印章 , 深凿涂绿的“章台”二字拙朴雄浑、气韵生动。“临水开轩,颇能得月;春秋佳日,啸咏其间……”章台旅馆的匾额跋文、楹联抱对,大多出自名家大儒之手,集建筑、文学、书法、雕刻、装饰艺术于一身,其人文魅力至今闪耀。 章台后人 75岁的张子麟先生向记者讲述了百年章台的故事 碑帖同框,墨中珍品 “章台匾额由梅庵道人李瑞清以魏碑书写题刻,著名书法家王景琦跋文翰书,两位名流碑帖同框,名人墨迹难得一见。”张子麟说。 章台后人张子麟 据文史资料介绍: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曾任清末江宁提学使、江宁布政使、学部侍郎,官居二品。1905—1911年任两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监督(校长),列民初四家名人之首。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李仲乾、黄鸿图皆出其门下。与林散之并称“南林北李”的李志敏评价李瑞清,“以篆籀行于北碑,为一时学北碑者所宗。” 王景琦,字容庵,号蓉湘,仙女庙人,近代扬州著名书法家、诗人。曾以知县分发广东,民国江苏省议员。其书法以《兰亭序》碑帖为基础,参以颜筋柳骨,俊逸入化,端雅庄严,有“字冠八邑”之誉。扬州《古大明寺唐鉴真和尚遗址碑》碑文及“冶春”匾额均由其题书。 凌仁山“漫识”、凌竹君“漫书”的《勉甥书》 王景琦在《“章台”跋》中写道:“章台者,张绍浦先生之所经营也。君性好客,喜楼居,爱筑斯台,以恣眺览。君名章遂以章名,非有取乎春秋秦楚宫室、台榭命名之义也。虽卜居近市,不免嚣尘,而临水开轩,颇能得月;春秋佳日,啸咏其间,亦足怡情适性。座上见其舅氏钝叟(凌仁山,晚号“钝叟”)联,联有‘章缝大雅称贤主,台阁雍容集众宾’ 十四字,斯人斯地庶几近之。梅庵道人曾为署额,因书缘起而跋之。” “王景琦跋文行笔坚挺、疏密有致,与李瑞清‘章台’二字一拙一秀、相得益彰,堪为墨中珍品,其文物价值不可低估。”张子麟介绍。 巧联妙对,意境雅致 “章台”建于清末,原一进二层楼房,后扩建为两进三层楼房。章台旅馆的创办者张章(字“绍浦”)是张子麟的祖父,原籍江苏丹徒,出身望族,世代书香,能诗善书。 章台有两副巧联妙对,可见主人的处世风格和家风涵养 。一副对联为“章江月夜舟初泊,台榭春风酒尚温”。此联挂于前厅中堂的竖幅山水画两边,表达主人热情好客、来宾如沐春风;另一副为“章缝大雅称贤主,台阁雍容集众宾。”此联由张章的舅父、民国代议长凌仁山手书。“章缝”出自典故“章甫缝掖”,蕴含“儒雅方为人杰”之意,与“雍容能集众宾”形成呼应。 冶春后社全体成员和张章哭挽凌仁山诗文 张章喜好诗词歌赋,章台处处可见真草隶篆,亭台楼阁充满诗情画意。后进二楼为主人读书处,有张章自撰联:“得消闲时在此稍坐,无要紧事何必下楼。”东厢房挂隶书“东来阁”匾,此是张章手书;西厢房挂草书“半间楼”匾,落款蒋志瀛 。“东来阁” “半间楼”均为书房,其间有嵌壁书橱,藏有《二十四史》等书。三楼正中悬挂“化雨均沾”金字匾,乃全体门人为贺张章四十寿庆而赠。西房间挂有篆书“楼外楼”匾。 百年之前,章台旅馆是仙女庙的最高建筑。登楼远眺,江南青山隐约可见。 两块牌匾,纵览古今 在张子麟家中,记者见到了章台旅馆珍藏百年的两块老牌匾。 蒋志瀛草书“半间楼”匾 一块为“半间楼”牌匾, 草书大字铁书银钩、洒脱飘逸,落款“蒋志瀛”,刻有“绍浦主人嘱书”字样。另一块刻有楷书铭文,文曰:“半间楼予甥绍浦居焉。楼高不逾丈,宽仅数武(注:古代半步为武),然风晨月夕,纵览有幽致,亦足乐也。虽然人生忧乐无端,要必知其乐之为乐而又有安之之心者,方足久有其乐,甥勉乎哉。癸亥仲秋仁山漫识,竹君漫书。” 匾额“章台”为梅庵道人李瑞清题写 这两块老牌匾为章台旅馆的真迹原物,于癸亥年(1923年)题写,距今近一百年。“半间楼”题写者为海派书法大家蒋志瀛。楷书铭文中的“仁山”为民国代议长凌仁山,“ 竹君”是凌仁山之弟凌竹君,兄弟二人是张章的舅舅,他们共同题写《勉甥书》,堪称一段佳话。 张子麟告诉记者,章台旅馆左与江都名士江石溪先生宅第为邻,右与王景琦先生、凌仁山先生宅第相近。“其时,冶春后社成员常到与章台旅馆一河之隔的古大圣寺作诗钟会,想必祖父与各位先生过从甚密。” 1932年11月,凌仁山先生仙逝。王伯龄(曾为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韩国钧(字紫石,江苏省第一任民国省长)、王景琦、江石溪、戴天球等30位冶春后社成员发起治丧,500多人参加追悼会,一时盛况空前。冶春后社全体成员哭挽:“气节文章独有千古,风流儒雅我拜斯人。”其后,在刊印的《凌仁山先生哀挽录》中,录有张章泣挽舅父诗文一首:“二十年前主议场,追随杖履在维扬。解组归田百事哀,有时扶杖到章台。眼前耆旧今犹在,凄绝慈颜不再来。” 而今漫步龙川街,闻名遐迩的仙女庙、禹王宫已毁之不存,唯有章台旅馆活态依然。百年之前,众多民国名人来此打卡、啸咏唱和, 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深度研究与挖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