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07 11:55:52编辑:管理员
凌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9位。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凌姓人口总数约为87万,占总人口数的0.054%,排名第174位。 江都区仙女镇阿波罗花木市场西侧(原砖桥老镇)有一个凌家庄,庄上居住着数百户凌姓之人。同在江都区的小纪镇宗村也有个凌家庄,竹墩村还有一个凌家庄,这三个相距不远的凌家庄是否有什么联系呢?砖桥凌氏第十四代后裔凌兰春,通过“馀乐堂”《凌氏族谱》向记者讲述了凌氏一族的迁徙和繁衍历程。 凌兰春父亲手抄的《凌氏族谱》 凌兰春 1 官职为姓 始祖为周文王姬昌后裔 凌兰春告诉记者,据“馀乐堂”《凌氏族谱》记载,凌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属于以官职名称为氏。“谱中记载,周文王的第八个儿子姬封,被周武王姬发封在西周之京畿内的古康国之地,称康叔,后周公旦建议周成王姬诵,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都封给了康叔,并建立了卫国,国都在卫(今河南淇县朝歌),史称‘卫康叔’。” “卫康叔有个儿子在周王室为‘凌人’,他的后人就以其官职作为姓氏,由此便有了凌氏。”凌兰春说,凌人是周朝的一个官职,也称凌阴、凌室,是一个掌冰政之官。“据典籍《周礼》中所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同样在史籍《元和姓纂》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史籍《通志·氏族略》中则称,‘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 凌兰春说,《凌氏族谱》和众多史籍中可以发现,凌氏最初源自周文王的儿子姬封,他在周朝担任名为“凌人”的官,所以才有“以官为氏”的凌姓。此后,凌氏族人世代相传至今,尊奉姬康叔为得姓始祖史称凌氏正宗。凌氏一族此后一直都默默无闻,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凌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凌姓之人。 2 祖籍苏州 明代迁江都分为三支 “由于战乱等原因,我家收藏的族谱遗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馀乐堂’《凌氏族谱》,是我父亲凌桂庭借同宗本家的原本抄写的,原本编修于1936年,我的祖父凌恒寿是主修人之一。”凌兰春介绍说。 “据谱中记载,我们砖桥凌氏一族祖籍姑苏,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至江都,族人迁徙过程中主要分为了三支,一支落户海陵,一支落户龙川,还有一支就是我们这支落户砖桥的。”凌兰春说,他们这一支的先祖携家眷落户砖桥后,便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官居御史大夫。“先祖在朝为官二十余载,尽守臣节,后因奸臣当道,先祖不屑与之同朝,便辞官回乡。” “我们凌氏一族在当地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六百余年,经过数代人的辛勤劳作,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望族。后来,凌家庄的很多后人向周边扩散,于是便有了相近的几个凌家庄。”凌兰春介绍说。 在扬州近代史上,凌氏一族也出过一位名人,那就是凌仁山(1852-1932),名鸿寿,字仁山。13岁即名列诸生,15岁得廪生,有“才子”之称。辛亥革命爆发,拥护孙中山政治主张,被推为市乡总董,后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7年追随孙中山护法岭南。1922年国会恢复后,被推为代议长,次年9月拒绝曹锟贿选。晚年回乡,主持冶春后社。 3 恪守祖训 公忠体国、孝友传家 凌兰春说,他们砖桥凌氏一族,几百年来一直以耕读传家。“我们族人世代耕读,品行端正,风俗益厚。族内子弟年幼时必须读书,如家庭困难无法读书,家族内其他宗亲,也会想方设法帮助,使其能够顺利读书。读书有成者,可以去参加科举,可以外出游学,家中长辈、田地均由家族帮助照应。读书不成者,必须自力更生,帮助家族做一些耕种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的祖训是八个字,‘公忠体国、孝友传家’。家族中人无论是在外为官、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行业,必须要懂得礼义廉耻,这是立身制行之本。家族中为官者当清正廉明,报效国家,爱护百姓;从商者当诚信经营,积善行德,不求回报。”凌兰春说,在家族内部,孝顺父母、友爱宗亲是基本要求。“父母将孩子养育成人十分不易,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家族之人同根同源,一人有难,大家齐心协力帮助。” “这些祖训数百年传承下来,我们凌氏一族的族人也一直遵守祖训,克勤克俭、同心同德、与人为善、和睦乡里。如今,我们的后辈也已经长大成人,这些优良的家风、祖训在他们身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