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都新发现网络工作室旗下的江都族谱网! 有关族谱事宜微信联系:627091048

江都大桥韩氏相传为韩愈后代 明初迁来家族堂号“昌黎堂”

时间:2024-10-07 11:57:40编辑:管理员


韩氏族谱

“韩”,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位,据2006年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韩姓人口总数约为880万,约占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的0.68%,在所有姓氏人口中排名第26位。

江都大桥有一支韩氏族人,他们自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迁至此地,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相传,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后人。昨天,韩氏族人韩明德通过《韩氏族谱》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家族的历史。

源于姬姓

尊颍川韩氏为韩氏正宗

韩明德说,韩姓源于姬姓,属于以国为姓氏,“据记载,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史称晋国,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期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局面,后为曲沃武公统一。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

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起初,韩国建都于平阳,到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于新郑,历经八代,至韩襄王仓于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于是其宗室子孙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多聚居在古时的颍川郡,史称颍川韩氏,后世韩姓族人大多尊颍川韩氏为韩氏正宗。

明代迁来

堂号昌黎,或是韩愈后人

韩明德告诉记者,自己家族的祖先是在明代初期从苏州阊门上船,行至江都大桥一带时见此地风景秀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便安家于此,从此开垦农田,繁衍生息,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了,“年轻的时候不懂,曾专门去阊门寻亲,到了那里才知道,阊门不过是当时人口迁徙的集中地,数不尽的家族姓氏从那里出发前往各地,所以我们现在也只能追溯到那个时候,再往上就不知道了。”

“我小时候家旁边有一个小祠堂,我记得那时候我们家族的堂号为昌黎堂,每到清明、春节等节日家中的长辈都会带我们去祠堂祭祖,三拜九叩,仪式感十足。那时候祠堂中的桌椅板凳上都刻有‘昌黎韩氏’的字样,家中老人也说过我们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后代。等我长大了之后查阅史料才知道,昌黎堂这个堂号就源于韩愈。韩愈,字退之,因其时常称自己‘郡望昌黎’,所以世人也称其为‘韩昌黎’或‘昌黎先生’,韩愈的后人为了纪念祖先,编定堂号为‘昌黎堂’。由此可见,我们家族真有可能是韩愈的后人。只不过时代久远,是否可考就不清楚了。”韩明德介绍。

祖父是开明乡绅

祖训“仁义礼智,温恭俭让”

“我们家族在当地曾经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回忆,他幼时家中也曾屋数十间,田地数百亩,佣工十余人。在方圆百里虽不能说是数一数二,但也算是排得上号的大家族了。据我父亲说,我的祖父是一个开明乡绅,在当地兴办学校、修桥铺路、遍施粥饭,大家提起他无不竖大拇指。”韩明德说,自己也询问过许多乡里的老人,从他们口中了解到,祖父确实是一个令人称赞的大善人。

“我觉得之所以会这样,跟我们家族的祖训仁义礼智、温恭俭让是分不开的。至今我们也要求后辈必须熟记、熟知祖训,比如我孙子刚懂事开始学《三字经》的时候,我就让他了解并知道祖训的内容和含义。在我看来,这八个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缩影,也是做人的立足之本。我们一定要把这样的优良品质传承下去。”韩明德介绍。

来源:扬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