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都新发现网络工作室旗下的江都族谱网!

江都会馆知多少

时间:2023-03-18 13:58:20编辑:江都历史网

江都商业源远流长,历史上曾几度繁荣。尤其至清朝中期,因水路交通十分发达,仙女庙木业、米业兴盛,同时带动了其它行业发展。商业的繁荣,使得众多南北客商汇集于此,其中有些外省的商人数目较多,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商帮。为了经营、协商上的需要,各商帮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从清乾隆时期至同治年间,常在仙女庙经营的外省商帮相继建立会馆。其中,以五大会馆最为有名。

湖北会馆,原址在今仙女镇解放路中段。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湖北商帮所建,因感念大禹治水有功,供奉其牌位,遂命名为禹王宫。之后,会馆经历几次扩建修葺,由戏楼、串楼、正殿、后殿和蝴蝶厅等组成,建筑规模居五大会馆之首。解放后,成为江都多个机关单位办公场所。1976年因白蚁危害,主体建筑被拆毁,1991年被全部拆除。今禹王宫社区即得名于此。

徽州会馆,建于清乾隆初年,为徽州木商兴建。会馆坐南朝北,正门临近运盐河,正殿供奉朱熹塑像。原有建筑四进,解放初期成为仙女镇小学教学点,后拆除二进,最后全部拆毁,现仅存一客厅横梁于仙女公园内。

宁波会馆,又名安澜会馆,由宁波商帮建造,原建在七濠口,后迁址于今仙女镇政府所在地。会馆内前有戏台,中有广场,后有大殿,供奉天后圣母(主管航海的女神),还有串楼、裙房、厢房、厢厅等。整体建筑宏伟壮丽,雕梁画栋,艺术造型超过其他会馆。抗战期间被日伪军拆毁。

湖南会馆,为湖南桃源、桃江两县木商所建,又称双桃会馆。会馆有前庭三间,上为戏台,后有正厅三间,两旁有串楼。解放后曾用作会议场所,后改造成江都电影院。

临江会馆,由江西临江商帮建造,会馆正门朝西,馆内有戏台、大殿以及生活起居用房,现已不存。

此外,还有广东商人建造的广肇会馆、宁波商人所建的阴会馆等,因各自缘故也都不复存在。

清朝中叶,江都会馆一时众多,大多数由外省客商所建。这些会馆的兴建,一方面是当时江都商业繁荣的结果,一方面也适应和推动了商业交易的发展,使当时的江都商业市场相当活跃。

推究江都会馆兴起的原因,因素较多,总而概之,有这么几点。一是仙女庙的地理位置优势。当时,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仙女庙位于运盐河边,成为水陆交通的咽喉要道、南来北往船只的必经之地,路途遥远的外省客商便以仙女庙作为理想的货物中转地。如此时间一长,这些客商需要有一个歇息之处,便在此兴建会馆。二是经济的繁荣。清康熙至乾隆年间,江都米木业迅速发展,仙女庙成为南方木材和里下河地区大米的集散地,一度成为苏北最大的木材中转市场和著名米市。与此同时,南北杂货、茶食酒肆、钱庄当铺等行业也随之兴起。这使得南北客商聚集于此,各省客商需要借助会馆互通商情,维护同乡和同业利益。三是处理商业事务的需要。商业交易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商业上的争议纠纷,为了处理这些争议纠纷,客商也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另外,会馆相当于商人的自治机构,对内规范商业行为,对外加强竞争实力,从而提高抵抗商业风险的能力。

从建筑上看,江都会馆大多规模宏大、精雕细琢,有些甚至极富艺术表现力,或雕人物,或刻花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从功能上看,会馆一般建有戏台、广场、串楼、大殿、厢房等。每逢节日或庙会,各会馆戏台以演戏助兴,供人们观看娱乐。每当此时,客商和家属以及邀请的宾友登串楼观赏,寻常百姓则聚于广场观看。大殿作供奉祭祀之用,如湖北会馆供奉大禹牌位、徽州会馆供奉朱熹塑像。而厢房则用于客商和家属起居生活,还兼作招待宾客。由此观之,江都会馆将建筑艺术与实际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可谓构思独特、设计巧妙,不禁令人心生赞叹。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据载,光绪末年,“禁米出口,米业遂微,木业亦远逊以前”。江都会馆因商而兴,也必然随着商业衰败而走向末路。后来又因战争毁坏、人为拆除等因素,会馆均已不复存在。尽管如此,江都会馆的昔日辉煌仍然萦绕在人们脑海中,成为江都人那一段抹不去的美好回忆。